当前位置 : 首页 > 读书园地

与机器人共舞

与机器人共舞

详细说明

孙泽波穿上自己团队研发的机械臂带。穿上盔甲后,通过传感器接收信息的机器人可以模仿动作与人共舞。

  说起制造机器人,常人往往认为遥不可及。但一支曾模仿终结者3打造了一款真正的hunter-killer无人机的团队,却找到了将这高大上项目接入地气的方式。

  近两年来,Ai.frame团队研发了一系列机器人,其由100多块零件和100多颗螺丝钉组成,人们可以像玩积木一样轻易组装并自主设置运动程序。从小有着机器人情结的领头人孙泽波和胡家祺还做了件更酷的事儿,他们将武器装备、人脸识别系统和互联网等元素融入其中,只要人穿上特制的盔甲设备,就可以让机器人复制自己的动作与人同舞。

  缘起

  儿提时的机器人情结

  孙泽波是典型的理工男,话不多,心里住着希望改变世界的想法。上小学时,一部当时热播的日本动漫《机动战士高达》让他倍感震撼。能量无穷的机器人勾起了他浓厚的兴趣。

  一开始,孙泽波表达情绪的方式很简单—在课本上画下来。到了高中,随着物理、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他更倾向于动手将头脑中的想法实现,并参加了诸如青少年发明奖之类的比赛,取得不错的名次。

  上大学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孙泽波对机器人研发情有独钟。从大二开始,他频繁出入学校的开放实验室,结识了一批老师和兄长,也遇到了多年来一直的搭档胡家祺。“起初我纯粹抱着玩儿的心态,不懂的就到图书馆找答案,也跟着实验室老师做项目。”2011年,在一场亚太机器人大赛的校内选拔赛上,孙泽波和同学开发的项目一举夺冠。

  大四时,两人研制了一款用木头激光雕刻技术打造的机器人,组装方式类似积木玩法。组装后,操作者还可做一些简易的编程植入其中指挥动作,如用手机蓝牙来控制机器人踢球、走路。

  这个项目在论坛上曝光后,收获了不少关注,也有商家提出来想合作。这让孙泽波两人第一次看到了商业的机会。虽然这款机器人并未真正推向市场,但随后的几年里,两人一直将核心技术保留并延续下来。

  小试

  嘿,终结者3中的无人机

  毕业后,孙泽波没有找工作,留校一年继续泡在实验室。这段时间他最为自豪的事,是将终结者3中的无人机落地现实,并获得了该片特效总监的认可。

  在终结者3中,人类制造了机器人,但后者有了意识并将人类当成威胁并疯狂捕杀,这款无人机叫H unter-killer。“我们看到这个电影时觉得很酷很炫,很希望把它变成现实,但对于用途功能方面并没有完整的思考。”孙泽波回忆,为了还原其外形架构,团队将电影做成一张张截图来研究。

  这是一款三旋翼无人机,被命名为H unter-killer-drone,由5人打造而成,前后打磨了半年之久,外观就像是一只大型的蝙蝠和战斗机的合体。孙泽波介绍,翼展宽度达2.5米,整机重达6公斤,配有3块电机和3块电池,碳纤维做的机翼硬度比同等重量的钢质结构强度强三倍,甚至可以防弹。

  上述无人机的第一次试飞是在学校一栋教学楼的大厅里。“起飞那一刻,整楼都是刺耳的嗡嗡声,好多人跑出来看,还跟飞机合影。”巨大的噪音,是孙泽波团队故意为之。孙泽波笑着回忆:“我们希望能将效果做得更逼真,用了金属涵道发动机,让它能有战斗机的嗖嗖声。眼睛部分为了做出影片中的杂色效果,也使用了很多材料来测试。”

  无人机做出来后,孙泽波等辗转找到了原影片中的特效总监,并将相关图片和视频发送过去。结果对方看了很吃惊,还索要了更多相关资料。由于无人机耗电大、成本高,起初也没想好商业模式,项目最终也未落地。

  进化

  深耕与人同舞的机器人

  2013年,孙泽波和搭档想做一款自己的机器人了,他开始创业。当年10月,两人来到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便利的上海某孵化基地,着手打造A i.F ram e机器人系列。两人向家人分别筹集了一些资金购买设备,随后都投入了研制中。在此期间,A i.Fram e团队也融得了第一笔天使投资,投资人还介绍了深圳开源硬件商SeeedStudio,后者成为生产上的合作商。

  去年6月,A i.Fram e的 第 一 款 机 器 人 在kickstarter上众筹,定价299美元,募集资金5000美元,目标很快达成,并于10月开始发售。但随着研发的深入,孙泽波发现量产中每次在深圳生产后运回上海较为浪费时间,加上深圳本地有强大的供应链和创业政策支持,两人决定8月南下深圳。今年3月,团队申请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

  如今,在10多个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孙泽波和他的机器人们“混战”在一起,半成品和成品堆满了办公桌和书架,还有一堆买来参考外形设计的动漫模型。每当出一个新的机器人,团队就根据其套、代、升级版本三个层级来命名,比如阿波罗440,其更新版本是变革者441。这些机器人分别由上百个零件和螺丝钉组装而成,关节处都镶嵌了电机,其与位于背上控制零件连接后可控制运动节奏。

  较为特别的是,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机器人,除了用遥控器控制其行为外,A i.F ram e团队还研发了重约1斤的盔甲装备,两者能实现信息的互通。简单说来,当操控者穿上盔甲后其四肢动作可以被传感器感应到并同步至机器人程序中,机器人将模仿动作与人同舞。对于稍微复杂些的动作,操控者可通过左手九宫格和右手的遥控按钮来控制。

  更为酷炫的是,孙泽波近期研发的季风132-T还可装有软弹匣,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可自动执行武器攻击命令。“该款机器人还可接入互联网程序,无论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实现操作。”这款机器人设计了全向轮,除了常规的前进、后退外,还可轻松实现左右平移和斜行。

  截止到目前 ,A i.F ram e机器人销售已达300多台,但孙泽波认为路还长,团队也才刚刚开始。比如原本靠自我组装概念吸引人的机器人本身需在颜色、外壳等多种定制搭配,但这也导致可组成的机器人多达100多种。而且靠3D打印完成的机器人外壳,如果未来实现量产,也将面临效率上的考验。

  观察

  技术男们需要更多助力平台

  在创业的领域,硬件制造的行业本身被寄予厚望却少有人敢大胆尝试,原因很简单—太烧钱。当可穿戴设备还在摸索前行时,高大上的机器人制造也成为风靡深圳的另一标志性创业行业。与机器人作为生产工具相比,近年来生活伴侣类及娱乐类的应用型机器人频繁出现在各大展会和市场上,不少创业者也加入机器人研发的大军,但最终做得“叫好又叫座”的仍然偏少。

  诚如孙泽波所担心的那样,机器人购买不是刚需,市场购买力有限或者乏力,这也是大量应用类机器人出现的原因之一。由于没有十分确切的市场前景,而且投资风险也较高,对于机器人本身技术保持研究的团队并没有获得资本的特别青睐。如果不走市场化的道路,研发成本的居高不下问题无法获得解决;若纯粹走市场化道路,又难免掉入忽视研发更多炒作的怪圈。我们看到,很多本身有着不错想法的技术团队都是年轻的技术男,缺乏资金、经验为自己的技术做推广。

  另一个头疼的问题是,在高新科技产品量产化的道路上,小批量、定制化的硬件开发也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撑。除了矽递科技之外,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类似的平台为机器人的研发扫清障碍,也需要为小团队提供更多可以被人知晓的推广平台。
上一条: 宫崎市定中国史 下一条: 无声告白